
一年级数学教材插图,小学教材什么样的插图更适合展示给孩子?
- 自考书籍
- 2023-10-21 00:40:02
1、小学教材什么样的插图更适合展示给孩子?
近段时间,人教版的数学教材插画受到热议,部分网友表示对插画任务的千人一面、眼神奇怪、毫无美感可言。
我的小孩今年是一年级下学期,用的刚好是人教版的教材。我每次辅导他写数学作业,翻开数学课本,偶尔觉得插画感觉乖乖的,但是因为我自己不懂艺术,对画也不懂,除了感觉不太妥当,也没有想很多,也想不到很多。
这几天,当我看了网友的解读,感觉还蛮有那意思的。
比如下面这张:网友表示,这不是风格的问题,抽象、夸张的小众画风他见过很多,但都没有教材上这些人物看上去那么扭曲和诡异... 第一,所有人物都是斜眼,注意黑眼球的位置,没有一个人是往前看的,都在斜着眼看人,有的舌头还伸出来,显得很奇怪。
插画
还有下面这张:都在突出人身体的一个隐私部位,给人的感觉就是故意而为之。既不像是衣服的褶皱,也不像是不穿衣服的器官,但是就是很突出,很奇怪。
插画
现下使用的人教版的数学教材还有很多类似这种很奇怪,画风很别扭的插画。
对比起以前我们80、90后课本的插画实在是有明显的审美差距。
比如我读书那时候的课文《挑山工》插画: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觉得这个山民有着伟岸的身姿,身边的山景很震撼,让人感受到了山民的艰辛和惊人的毅力。
挑山工
还有《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插图:这是一首歌,旋律很好听,这插画中的老师和学生都是有笑容的,而且颜色鲜艳,斜着的树枝让人感觉出风佛面,风景很优美,人物非常的阳光。
让我们荡起双桨
还有《狼牙山五壮士》插画:各个浓眉大眼的既视感,五位英雄透出给我们一种坚毅悲壮的感觉,这个应该是油画,能够让我们读者看到惟妙惟肖的人物肖像,隐隐之中有一种精神力量。
狼牙山五壮士
我们80、90后很多都做了家长,在我们家长的角度来说,课本的插图应该就是上面的这个样子的吧。有接地气的现实写照、有美丽动人的风景、有惟妙惟肖的肖像,还能通过插画感受到一种青春阳光的气息以及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小学生的教材要有原则和底线要求,既要符合小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感受,又要有引导审美的作用。课本插画应该要立足中国风格、中国棋牌,又能够跟上新式的,能够反映当下的精神风貌。我也是很赞同这个观点的。
2、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引争议,真的是因为丑吗?
各位家长朋友看过来,人教版数学教材上热搜了,原因是网友发现这期教材真是”丑“出天际了,当然了,”丑“只是表象,引发热议的深层次原因绝对不是”丑“。
昨天,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因为我哥哥家有小孩读小学,于是我就找到教材看了看,真的是这样,感觉真的很怪,直观感受就是丑,可以说奇丑无比。还有人物表情双目无神,看着就像生病了,没有任何美感可言,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不仅如此,兔耳朵、吐舌头的场景也有好几页。
这次上热搜的版本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插图系人教版第十一套中小学教科书,涵盖一年级到六年级,是在2012/2013年审定,版式设计和插图来自“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
艺术存在争议是无可厚非 ,但是现在出现在了小学教材中,这不是艺术不艺术的问题了,而是合不合适的问题。上面我也提到了,抛开审美因素不讲,因为教材插画中加入了星条旗、w身、兔女郎、眯眯眼和侮辱元素等,这都不同解释了,完全是另一个概念,用细思极恐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看下面的人教版语文教材封面,完全是另外一个样,看着就非常舒服,整体画风非常健康,小孩子朝气蓬勃,青春活力元素完美地展现了出来,看着就很有感觉。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美丑只是表象而已,都是人教版的教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我们看语文教材:总主编1人,小学主编4人,其中有一位主编是大作家曹文轩。编写人员8人。责任编辑和美术编辑3人。其中美术编辑叫何安冉。编写单位是教育部组织。
再看数学教材:总主编0人。主编和副主编4人。主编写人员14人。责任编辑和美术编辑2人。版式设计和插图就是大家现在都知道的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其中美术编辑郑文娟就是这个工作室的。编写单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以及小学数学课程研究开发中心。
好家伙,这一下就明显了,语文教材的编写单位是教育部组织编写,非常权威啊。而数学教材是多个单位联合编的,如果出事,看来要互相推卸责任了。
人员也存在很大区别,语文教材有总主编,还有知名作家,相当专业。数学教材人员一大堆,但不专业。
美术编辑也是很重要的,语文的美术编辑不是普通人哦,在第二届全国新闻出版行业平面设计大赛中,何安冉牵头的作品获奖,这个大赛可是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其专业能力有权威机构的认可。
何安冉作品
反观这个上了热搜的数学教材,其美术编辑就职于一家私人工作室,也就是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而吴勇,是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美院,嗯,这个大家心知肚明。
我真的想问问,这个“吴勇设计工作室”到底是什么玩意?这种怎么通过审核的?审核的时候没有人质疑吗?按照什么标准审核的?
清华美院毕业设计
诚然,这次事件大家的吐槽点表面上是插画“太丑了”,通过上面的对比,这不仅仅关系的美丑吧,大家深层次的愤怒还是出版社及相关审定部门。
5月26日的时候,人民教育出版社迅速做出回应:
但大家似乎并不买账,因为没有任何调查结果,来一句道歉都没有,就是冰冷的文字说明。
课本教材是要传递真善美的,分辨美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在“大是大非”与“是非善恶”上面的判断,教材是要给孩子们种种子的,怎么能带来负面影响呢?而且,课本插图不仅关乎着审美培育,更核心的是价值观的养成。如果这样的插画普及下去,孩子最后的心理该有对阴暗。只有健康、阳光的插画才能让孩子们更积极更向上,有更好的价值追求。
据消息,教育部教材局已经关注了这件事,并且介入调查了,我相信绝对会严惩的,大家也要相信。
在这里呼吁国家部门,一定要好好查查此事,查查这些人,查查这些组织,给全社会一个交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真的要认真起来。最后我想提醒各位家长们,连学生教材都会被“动手脚”,那大家买儿童读物的时候,真的要谨慎小心了。
3、一年级数学画图还剩多少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3.2《还剩下多少》
点右边关注我 大讲堂教辅 2020-07-04 17:42
图片
同步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微课堂
,时长09:35
知识点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 理 与 复 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设计
还剩下多少(减法的认识)。(教材第27~29页)
1.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
2. 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3.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通过情境教学,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件,纸牌,花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着几张纸牌,我闭上眼睛,你随便拿走几张,我都能猜出来,你们信吗?谁想试一试?
找一两名学生抽纸牌。
师: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吗?
如果学生说不知道,教师鼓励。
师:其实很简单,上完这节课,你们就都和老师一样聪明了。
如果学生说知道,教师就说:“你说一说老师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老师手里有几张纸牌自己知道,同学抽走后,老师一看手里剩下几张纸牌,就能算出来了。
师:说得很对。老师就是这样算出来的。下面大家一起来帮果园里的两个小朋友解决一下树上还剩几个苹果的问题,你就知道计算的方法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问题。(板书课题:还剩下多少)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用猜纸牌张数做游戏的形式开始新课的学习,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的愿望。
1. 认识减法。
(1)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美丽的果园里,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下来2个,这时候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生:树上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呢?
师:对,老师也特别想知道还剩下多少。请你用花片摆一摆,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摆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树上还剩下多少个苹果的?你是怎么摆花片的?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从图中的树上数了数,1、2、3,还剩下3个苹果。
•我是先摆出了5个花片,拿走2个,还剩下3个花片。
•我是先把5个花片放在一起,然后拿走2个,还有3个。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知道吗?除了这种摆花片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如用画图的方法。
一边讲解,一边板演。
师:先画5个圆表示原有的5个苹果,掉了2个,就把2个圆画上斜线表示去掉了2个。
从5个里面拿走2个,还有3个,可以列算式:
减号
师:认识“-”吗?它叫作减号,表示去掉的意思。这个算式读作:5减2等于3。
要求学生练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出减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2)出示课件。(教材第27页“还剩几块奶酪”情境图)
师:同学们,图中的小老鼠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它在干什么?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老鼠发现了5块奶酪,它非常想吃,所以很高兴。小老鼠马上搬走了2块。
师: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呢?
生:还剩下几块奶酪?
师:是啊,老师也很想知道,还剩下几块奶酪呢?画图试试看,能写出减法算式吗?
关注学生画图计算的过程,适时指导。
2. 画一画,算一算。
(1)师: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第27页最下面的习题,先画一画,再算一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指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然后订正。
(2)指导学生看懂教材第28页“试一试”的图意,然后说一说。同时,让学生自己写出减法算式,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借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及动手操作活动,促使学生深入体会减法的含义就是去掉、拿走的意思。
(3)师:你觉得“4-1=3”这个减法算式可以表示什么呢?出示课件。(教材第28页“说一说”插图)
学生可能会说:
•原来有4个桃子,被小猴子吃掉1个,还剩下3个桃子。
•原来停车场停着4辆汽车,后来开走了1辆,还剩下3辆汽车。
•大树上原来有4只小鸟在休息,飞走了1只,还剩下3只小鸟。
•画了4个三角形,用斜线画去了1个,还剩下3个三角形。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节课技能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查,让学生再次感受从一个较大的数中去掉一部分是用减法计算,更深入地理解减法的含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解决“还剩下多少”这样的问题,就是从原来的大数中拿走一部分,要用减法算式计算。今后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减法的应用很广泛,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特别声明:
本公众号分享的资源版权属于原出版机构,本资源为电子载体,传播分享仅限于家庭使用与交流心得、参考和辅助购买决策,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处理!
点这里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想做一只能吃冰淇淋的猪
种西瓜的少女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我被同学嘲笑
四季絮语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一秋【习题一二答案】L11
玩转JR英语课堂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4、小孩子插画-家长吐槽小学一年级教材插图,56个民族小朋友一张脸,你怎么看
苏教版课本插图火了:动物栩栩如生,小孩胖胖的,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这段时间因为一些教材课本里面的插画也是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这时候苏教版的课本插图就爆火了起来,和有争议的教材插画相比苏教版的插画更加的可爱,而且里面的小朋友都是白白胖胖,非常活泼可爱的一个形象,这种插画给小孩子看才是特别合适的,看完之后我的感受就是苏教版里面的插画确实很漂亮,特别适合用于在小学的课本上,这种课本更加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课本教材是我们上学的时候会用到的东西,而课本里面的插画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段时间一些教材里面的插画也引起了网友的讨论,这些插画的小朋友看起来特别的奇怪,没有我们之前课本里面的插画漂亮,看起来有一些别扭,但是这么有争议的教材确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了,现在这个消息爆出来之后,也引起了一些相关人员和家长的不满,这种教材确实不适合让小孩子使用,而在这么有争议的教材插画中,苏教版的课本插画却在网络上走红了。苏教版的插画之所以能够走红,就是因为人物特别的可爱,小朋友们都是白白胖胖的,非常活泼,而且每一幅插画都是非常生动的,其实我们小时候使用的课本插画也是非常精美的,也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种插画才是适合小朋友们使用的,一些可爱活泼的插画也会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苏教版的插画就很合适。看完苏教版的插画之后,我的感受就是确实非常可爱,这种插画能够激发小朋友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可爱的插画也给人一种非常治愈的感觉,小学的课本插画就应该可爱一些,而不是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配图,教材的插画应该严格审理才可以,毕竟是伴随孩子很长时间的课本,不可以掉以轻心,
那些辣眼睛,被小学生“玩坏”的课本插画有哪些?
小学生们的脑洞是永远让人无法想象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从熊孩子们的让人哭笑不得的神奇回答到让人笑出猪叫的奇葩请假理由,总之,分分钟钟在颠覆你的世界观同时又让你觉得,挖槽!原来还可以这么操作。而这些神操作里面,就不得不提那些辣眼睛的,被小学生“玩坏”的课本插画!
提到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那种霸气凛然,那种大气,那种各种赞美的词都可以用上。总之,一个字牛,可当他遇到了小学生。他估计就是“漫卷诗书泪始干”,估计在九泉之下也要仰天长,我那40米的大刀呢!
此处就该有40米的大刀!英雄联盟都改变了很多历史人数的背景,小学生们自然会为杜甫喊冤!无处不在的杜甫,缺谁都可以怎么能缺我杜甫哥呢?
然而你以为小学生的思维仅仅是这样的吗?那就是真的很傻很天真了!穿越火线大家知道吧,小学生们最爱去的地方,此处怎么可能缺少他的形象呢?大刀拿完之后我们无所不能的杜甫接着又扛起了枪,化身成了最知名的枪战游戏《穿越火线》中的飞虎队。95步枪扛起,帅气的战斗服,以及高科技的通讯仪!只是不知道投笔从戎的杜甫,在穿越火线中是否也能是把把MVP呢?
然而这就结束了吗?并不是,万能的杜甫还是很接地气的。小时候大家都喜欢什么?我最喜爱冰糖葫芦(都说冰糖葫芦儿酸)小学生的最爱之一,杜甫怎么不来卖冰糖葫芦呢?
你以为这就是结束了,其实我们的杜甫还是很累的,因为他不仅仅要会作诗,战斗,卖糖葫芦,还要说学逗唱样样精通。迈克学摇滚的摇滚天王——杜甫,因此就诞生了!
可惜的是,我们杜甫变身还是没有结束,接下来他又马不停蹄的换装!男子汉也有柔情时,他开始了胭脂粉底的打扮,不得不说的那就是一个字。您真累!
额。。。此处心疼杜甫老先生三秒钟。我们就让他老人家休息一会,否则他真的拿起40米大刀向我们杀来!接下来登场的是,一个恐怖分子,大家要小心!
此处应该有点评,一个修车的老汉变成了恐怖大叔!而且还那么有代入感,我很想知道的是,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让我想到了隔壁的大妈经常的惊天长叹,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孩子,为什么才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我就教不动了。
有多少人也是这样的感受呢?
接下来一大波部队向我们走来,他们怀着无辜的眼神,压制着想穿越回现代的冲动,向我们走来了。他来了,他来了!
俯首甘为孺子牛,摇身一变成大盗!求鲁迅先生此时的心理面积!!
六月飞雪窦娥冤,可也写不出关汉卿此时的悲伤。不用在天天骑着马颠来颠去,可是骑着电动车,没电了该怎么充电呢?
我其实不是想画圈圈诅咒你,但是你既然把我改编了,我只好画个圈圈诅咒大家,天天开心!笑口常开!万事如意!
这些年被玩坏的课本插画,这些年被大家改编的各种名言!有的人在批判损坏,但是这样的童心怎么要被批判呢?人要是没有了联想,那世界会怎么样呢?所以,不要上纲上线,大家抱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图片吧!
这些年,大家都还见过哪些被玩坏的课本插画呢?
家长吐槽小学一年级教材插图,56个民族小朋友一张脸,你怎么看?
小学教材插画惹争议,这背后的设计师是怎么想的?56个民族的插画都是一张脸“唐氏综合征面部特征”,眼距宽、两眼无神、塌鼻梁、极其不协调,还都吐个大舌头,像个哈巴狗一样,简直丑态百出,让人匪夷所思了。
我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长相都有区别,这样的插画简直把病态当成正常的审美,丑化国人审美,让人看了心里会觉得不舒服。更是怕在潜移默化之下会影响孩子的审美观。为了什么以前的课本插画就可以做得那么好看?
按说,人教社的语文教材,是教育部组织编写,发行量大,经费充足,没有理由连请一个好的美编的资金都没有,但是其书中的许多插画,人物都很丑,甚至是很像得某种怪病的,这个图中也有,大家可以看看哪个小朋友的脸像得怪病的。
这个图中还有好几个小朋友的脸明显是复制粘贴而来,我国现在56个民族的人长相差别虽然没有与欧美国家的人差别大,但各民族人民的长相肯定是有一定不同的地方,但这样用复制粘贴来的面孔,肯定不符合我国各民族真实的长相,建议人教社重视此问题,避免小朋友认为我国各民族人民长的基本都是一样。
如果这个版本的教材不果断下架,容易导致2个严重后果,值得家长们重视:
1.插图毫无美感,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无,学习效率下降,成绩自然下降。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数学成绩不好,影响物理化学等更多学科成绩,进而影响整体成绩,甚至演变成学习障碍。如果学生十分重视学习成绩,他们就会非常焦虑,心理压力增大,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等精神心理问题。
2.青少年三观未稳定,当部分学生处于高效学习的状态时,插图中传递出丑化国人的信息会进入其内隐记忆中,不仅影响他们的审美水平,如果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在网上接触到一些攻击国人的负面信息,两者就会互相影响,强化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不认同,这可能正是境外某些势力想要达到的洗脑效果。
长此以往,部分学生长大后可能会变成类似“香蕉人”那样的人,外表黄皮肤,内心却信奉西方的那套价值观,甚至可能成为攻击国人的“汉奸”。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一年级数学教材插图,小学教材什么样的插图更适合展示给孩子?由自考帮手网自考书籍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一年级数学教材插图,小学教材什么样的插图更适合展示给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