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教材的意义,教材的意义与作用
- 自考书籍
- 2023-10-27 07:05:03
1、教材的意义与作用
读书时间:2020年5月12日
阅读篇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读书章节:教材的意义与作用
原文摘抄:1,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要解决教材与学生的矛盾,为此,必须以教材为中心 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没有教材或不依赖教材,课堂就会失去内涵,失去方向,质量也就没有了,保障没有了根基。
2,教材不是一般的材料读物,而是专家学者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专门研制和编写的适合于相应阶段的学生进行学习的文本。
3,教师既要激励学生进行多元体验和多元理解,又要引导学生尊重文本主旨,并追求共同见解,正确处理一元标准与多元解释,个性解读与文本原旨、独特认识与共性认识多元文化与普遍价值的关系。
4,教学的终极目的自然是超越和创新,但是它的起点和前提是正确理解和掌握教材本身,毕竟教材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要课题,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解决教材与学生的矛盾。
心得感悟: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国家的意志,代表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必须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但是教材毕竟是学习的载体,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在使用教材的过程当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我在2015年4月的《山东教育》上发表了《品德教材的加减分合》一文,阐述了我对品德教材使用的建议,下面是此文的简要内容:翻开品德课本,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缤纷的世界。然而教材无论怎样精彩,它毕竟是静态的,对于风俗各异的地区、特色不同的学校、性格迥异的学生,我们要对教材进行动态的处理,让品德资源更生活、更乡土、更简约、更充满活力。新课标倡导教师要善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好地为我们师生服务,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加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来呈现课程内容。但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的素材毕竟有限,不可能把儿童的生活全部呈现出来。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教材所给的材料中,教师应当关注当地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结合当地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教材更有效、更实用。1.加上身边真事2.加时事要事3.加家乡资源,补足“留白”减品德教材力求以儿童的现实生活题材作为教学内容,讲述的是儿童身边的事,呈现的是儿童自己身边所熟悉的人,但也会出现滞后的、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的内容。如我们现在使用的山东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材,是2003年出版的,与现在已有十余年的时间,有些内容已明显与时代脱节。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应根据实际情况减去不符合教学需要的话题或资料。1.减去教材滞后的部分2.减去学生已经会的一节课只有短短40分钟,怎样充分利用这短暂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我想以学定教是必需的。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知的内容。”教师要深明这一点,上课之前充分地了解学情,把学生已经会的内容合理减去。但要注意的是,品德教材使用中做“减”法应充分把握教材内容设置与学生的认知特点,慎重地做出取舍,切不可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来任意删减。分针对品德教材的合理使用问题,2014年滨州市小学品德优质课评选时,我们市教研室刘莹老师提出了“基于目标有效达成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研究主题。意图就是针对学情及当前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可以对教材一个主题的内容分成两节或几节来上,也可以对两个主题的内容合并到一节课中完成。合为了追求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高度达成,我们也可以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合并。总之,品德教材只是为教学提供了一个素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灵活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我们的品德教学更有实效。
2、为什么教材对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从教育的普及性、全民性的角度来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更需要一套标准、规范、目标、要求。教育更强调科学、规范,而不是艺术、自由。为此,教材就成了学校教育的中心了,成了保证学校基本教育质量的“依靠”和“凭借”。
2、从教学活动的运行机制来看,作为一种教育途径,教学比其他途径在系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培养学科学习能力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种优势,依靠的主要是教材。
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赫尔巴特早就注意到了,在教学中总是有一个第三者的东西为师生同时专心注意的。这个横亘于师生之间的“第三者”,使得我们在教学之中无论多么努力,都不可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中心。
教材不但界定教师教的任务,也界定学生学的任务。教材才是教学过程真正的核心。必须以教材为中心来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3、从教材本身来看,教材不仅是课程标准的代言人,更是集中了众多专家、学者的专业智慧和学科水平,它是学科知识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教材不是一般的材料、读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特点,专门研制和编写的文本,适合于相应特定阶段的学生学习。
教材使用现存问题:
从教学实践来看,把教材边缘化和误读教材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和教学改革乱象的根本原因。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要解决教材与学生的矛盾。
为此,必须以教材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没有教材或不依赖教材的课堂,教学就会失去内涵,失去方向,质量也就没有了依据,没有了根基。
特别是就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而言,一定要以教材为本,忠实地、全面地教好教材的内容,做到不肢解教材、不脱离教材、不边缘化教材,把教材内容教好,把教材任落实好,把教材问题解决好。
教材就算是个例子,也要把它教好、教到点子上,对例子的补充、延伸、拓展和超越、批判、质疑都要基于例子。
3、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于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教材都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参考材料。教材包含了课程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和核心技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教授的基本内容。
其次,教材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内容,还通过设计合理的章节顺序、适当的例题和练习、清晰的术语解释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教材还能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技能,如信息检索、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等。
再次,教材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框架和步骤,使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教材还为教师提供了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和依据,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
最后,教材对于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具有重要影响。教材是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的重要载体和体现,反映了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的方向和目标。教材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体现了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教材的重要性
教材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载体,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媒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工具。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桥梁,是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拓展思维的重要手段。
教材是构建教育大厦的基石,是实现教育目标、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4、教材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课程是教材存在的合法性根据
尽管历史上曾出现过以教材代替课程、以教学大纲代替课程纲要的现象,但是,教材无论如何都无法脱离课程而存在,可以说,没有课程,就没有教材,课程是教材存在的合法性理由与根据。若某门课程从教育活动中消失,即便作为知识载体的教材仍然作为物化的图书存在,但其已经失去了作为教材的基本价值。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
从理论上来说,课程先于教材,但是,理论发展的历史顺序与实践的逻辑却反向而行。在课程理论尚未完善与普及之前,人们较少谈论课程,甚至较少研究具有一定课程功能的“教学大纲”,而往往把教材视作课程本身。
无论是赫尔巴特的“学科中心”的教材观,还是杜威的“经验中心”的教材观,无不把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都把学生知识的建构、心理与能力的发展、师生的合作等融于教材中。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了解教材的意义,教材的意义与作用由自考帮手网自考书籍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了解教材的意义,教材的意义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