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料 > 自考书籍  > 

教材与教辅的关系,教材与教辅资料有什么区别

1、教材与教辅资料有什么区别

摘要:教辅和教材是不同的,教辅是配合教材编写的辅助类书籍,通常是练习册、习题书、讲解等书籍。而教材是指上课用的课本、讲义等。在学习中,不能本末倒置,一定要以课本为重,紧跟老师,先把课本上的内容吃透,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适当做一下教辅资料。一、教材与教辅资料有什么区别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

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科书除学生用书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音像带等等。

教辅,就是辅助教材的书籍,通常是练习册、习题书、讲解等书籍。可分为以下几类:

1、同步学习类

是指与教材课程内容同步,辅助和指导学习的图书。如:同步练习、随堂测试等。

2、章节练习类

是指对于某个阶段或者学习板块的辅导图书,如:章节检测,阶段测试等等。

3、期中期末练习类

是指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比较综合的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每年度分两个学年,分别叫做上、下学期。上学期从9月1号开学到放寒假结束,下学期从3月1号开学到放暑假结束。上下学期的中间段叫做期中,结尾段叫做期末。每个学期的中间段和结尾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都会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期中、期末检测卷,年终检测等。中国幅员辽阔,个别地区根据当地的地理变化环境情况,对期中期末的检测时间略有差异。

4、复习类

是指学生、学员对于部分学习阶段的综合练习和检测。如:一轮复习、二轮复习、总复习、模拟训练。辅导书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课本知识,涉及领域往往超越课本内容。如:奥数、考研过关、四六级英语过关检测等。

二、教材和教辅哪个更重要

在学习中,教材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俗话说“万变不离其踪”,课本上的知识是最基础的,必须弄懂弄透。而辅导书是开阔知识面的,如果课本的知识都没学好,就光靠辅导书,就会起相反的作用,所以不能本末倒置,一定要以课本为重,紧跟老师,先把课本上的内容吃透,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然后再做参考书。

教材与教辅的关系,教材与教辅资料有什么区别(图1)

2、教材教案和教辅教案什么区别

教材是学生使用的课本。

教辅是学生使用的辅导教材。

二者都是围绕教学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案更适合学生课堂教学使用,而教辅教案更适合学生的课后辅导使用。

教材与教辅的关系,教材与教辅资料有什么区别(图2)

3、政治课中如何处理好教辅材料与教材的关系

河南鹤壁培红高中 付玉苔

有的教师认为:老师讲得越细,学生就越容易学会;练习做得越多,知识就掌握得越牢固。实践证明该观点是片面的。多讲多练对应试教育是有些效果,但它过多占用学生时间,加重课业负担,这会导致学生疲倦,听课不专心,做作业应付的坏习惯。所以,根据新教材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学习方法,教师宜精讲。即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精心点拨、启发,引导式的讲,千万不可满堂灌。练习要精练。即教师对学生教辅用书上的题目要精心筛选,所选习题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避免机械地重复练习。精讲为精练赢得了时间,精练为精讲巩固了效果。正确处理这一关系,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备课时,定要备好教法讲要突出重点,切实做到“三讲”———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疑点、难点);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规律、方法);讲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知识的迁移、思路的点拨)。“三不讲”———过易的问题(学生通过看书能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做题能解决的问题)不讲;过难的问题(超越本阶段教学深度的问题、超越高考题可能难度的问题)不讲;过偏的问题(超越教学大纲的问题、超越考试说明的问题)不讲。

练要精选题目,切实做到“三突出”———突出题目的典型性(突出教学的重点、突出共性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突出题目的针对性(针对高考的考点、针对学生学习的弱点);突出题目的开放性(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三禁止”———禁止使用机械记忆的题目;禁止出低水平重复的题目;禁止出偏难怪的题目,确保练的质量,选好习题,否则,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1.教辅材料在教育实际中作用重大,必须高度重视

中小学实际教育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配备和使用教辅材料,学生甚至配备和使用每科两套以上的教辅材料,教辅材料的使用率很高是一个不可漠视的教育现实。教辅材料对学生、教师的实际帮助都很大,发挥着短时间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地大量配备高质量的教辅材料,取得很好的教学辅助效果。结合华侨中学学生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学生每科选好、用好一套教辅材料是比较合适的。教师手中应有两套以上,便于综合利用和相互补充。

五花八门的书名,其内容却大都以题海为主题,重复现象普遍。教师应结合教材实际,不同版本选用不同的教辅材料;不同教学阶段选用不同的教辅材料。

3.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中应先抓纲扣本,再以材料补充

在备课的时候最好先“素备”。自己将教材认真阅读,然后将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写下来,同时也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预想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发现的问题。可能有几种思路,一一分析,认真思考。再认真读教学参考书以及教学辅导书,将自己的感悟、理解与教学资料进行比较,重点进行探究。同时,也将一些教学资料打印或者多媒体展示等为课堂提供方便。

新课标刚实施不久,教材版本多样,有些教科书在知识的过渡衔接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在某些地方没有讲清楚。教师最好能比较不同版本的教材,综合分析几套教辅材料,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学生“修补知识点”。

4.教辅材料中的题目应有所选择:选新、选精

高考是按照课程标准来命题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中考命题的主要参考材料之一。教辅材料是编者根据对课本内容的深化理解,以各种习题形式将课本内容再现出来。学习和复习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资料,从中筛选出一些习题进行练习和巩固是必要的。为防止疏漏,可充分发挥备课组各位老师的聪明才智,相互配合,从各方面选题,博采众长。应瞄准高考,精选题量适中的、题型新颖的、针对新课标理念的和主干知识考点的练习题或模拟试题,提高效率。保证学生用到的是新试题、精选试题、反映主干知识的试题和高考考点命中率高的试题。

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复习阶段。

充分结合教材教辅材料的特点,进行高效利用。紧密结合教材,利用教材探究性和基础知识性的特点,夯实基础,同时利用教辅材料概括性强的特点,指导学生总结提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并利用教辅材料的练习对知识巩固提高。

第二轮复习: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提高阶段。

此阶段的教辅材料,主要以历年高考试题和各地的质检试题为主,教师要发挥自身经验,研究高考动向,对历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趋势加以总结,根据高考动向对各地的模拟试题进行筛选、组合,形成二至三套完整的样题给学生训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

第三轮复习:全面冲剌阶段。

在这一阶段,应让学生回归课本,进行提纲性复习,同时针对本校学生实际,对外界的信息题进行精选,挑出一些适应学生实际的题目进行适应性训练,对脱离我校学生实际的难题、压轴题选择放弃原则。

总之,现阶段要上好一堂政治课,既要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与学生主体作用,还要兼顾高考应试要求,提高升学率与德育教育,培养四有公民两个方面。这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但只要处理好以上四个基本关系,就算做到了一堂优质政治课的要求。

4、新课程中如何处理教材教案教辅资料教学大纲的关系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产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它是教师上课的依据,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好教案的划分标准,对教师写好教案可以起到一定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第一、备课过程照搬

为应付学校的检查做低效或无效的备课,使教案成为“速成之作,应景之作”。有的单纯抄袭参考教案,有的照搬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教案,缺乏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灵魂,教案成了《教学参考书》的翻版。

第二、备课内容存在“四重四轻”的现象

一、教学目标

要体现“三维教学目标”,即“掌

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也就是要“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并重。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去设计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又要牢固树立“过程观”,也就是树立新的学习质量观、新的教学质量观,要精心准备能突出学生体验性特点的学习活动,如探究式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要求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三维”之一,也就是在教育实践的层面上确立了“人”的理念,它反映了国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型:从知识传授到对人的重视,从技能、技巧的掌握到对人的精神、心理的关怀。这三个目标互成能动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备课的时侯,必须认真备课程资源,不仅要备知识点,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备“新课程标准”

新的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诸多的不同。从理论到结构都给们耳目一新之感。它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课时安排,只是指出原则性的教学和评价意见。它不仅为们指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素质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要求,还在学生学业评价、教师使用教材等方面提供了许多新颖、实用的建议。比如,高中语文新课标就提出了“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关于五个系列选修课的教学”的建议。

三、备学生新课程强调了 “教”服务于“学”,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想,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要研究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和情感状态,准确把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引导学生成功步入“最近发展区”;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分层教学目标:基础目标力求面向全体,高层教学目标则照顾有余力的学生。所以,好的教案应体现针对性,其特点就是学习目标指定上体现层次性,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性,在练习设计上要有选择性。只有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教案,才能发挥每个学生之所长,从而使教学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发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四、备教学方法

从实质来说,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积极互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转变观念,多多关注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过渡到“对话”,如何倾听分享,实现叶圣陶早就提出的“六大解放”: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1、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2、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3、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4、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5、解放他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6、解放他的时间,不要把他的功课表填满,要给他一些空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简言之,就是做到努力两还还时间给学生,还机会给学生。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备学法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从而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例子,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该学科的学习方法六、备训练在教学系统中,学生主体只有手脑并用,全部身心真正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才能使媒体所输送的信息、吸收、消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同时,这也是学生是否处于主动地位的根本标志。从信息论来看,训练也是实现“多元化信息渗透”的重要渠道之一;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的信息通道,从而把传授式的单向,变为多边信息交流。所以,一切教学设计和实施,都必须精心“备训练”。训练必须注意:1、调控训练量,不要过于频繁,要适度,要注意掌握讲、练、学之间的节奏;2、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有选择性,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3、注意训练的难度、梯度;4、注意训练后的信息反馈。

七、教学反思

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课后备课(回头秀)更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教案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思想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所以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近年来教师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全国特级教师袁蓉从自己的教学时间和成功经验中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有的学者提出,21世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自反思能力。总之,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从“一般型”向“骨干型”教师转变,由“教书型”成长为“专家型”,由“学科型”成长为“学者型”的重要手段。

那么,教师怎样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呢?最易行的办法就是在课后在教案的相应空白处或结尾处写反思札记。一个好的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手段记忆犹新时,要静思回顾,及时、准确地记下课后的心得体会,进一步完善、修正原来的教案,以便改进以后的教学工作,使下一节课上得更好。如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讨论热烈。课后教师便在教案中相应的空白处记上“巧设疑问,造成悬念,学生思维活跃,同在关键处外,如同及时雨。”这位教师在另一班的同一节课提出问题后,学生都困惑不解,课后,他就在这个问题的旁边记上“茫然不解的眼神,传出一个重要信息问题难度太大,学生无法理解。”后来在这个班上课时,他就重新设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八、备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学的“助手”,它有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所以,教师不能忽视教学手段的准备,改变过去“一张嘴,一支粉笔”的现象。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教案,起码主要应具备以下内容:

三维教学目标→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分层教学→备教学反思→备教学手段→备训练

总之,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教师,一定要规范备课。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标签:

教材与教辅的关系,教材与教辅资料有什么区别由自考帮手网自考书籍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教材与教辅的关系,教材与教辅资料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