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料 > 自考书籍  > 

教材全解答案,六年级数学下人教课标版小学教材全解第76,77页答案。

1、六年级数学下人教课标版小学教材全解第76,77页答案。

77页1、2、3、4是正数。-4、-3、-2、-1是负数。0、1、2、3、4是自然数。-4、-3、-2、-1、0、1、2、3、4是整数。 1.满十进一就叫做十进制计数法。一、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先从最高位比起,然后一级一级的比。 3.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转换为小数,通过小数的基本性质也可以转换为分数。 4.小数点向左移动,这个数就缩小。小数点向右移动,这个数就扩大。 5.因数:一个数的因数又叫做这个数的约数。倍数: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整数整除,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质数:质数又称素数。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如果除了1和它自身外,没有其他的因数就叫做质数(也称素数)合数:自然数中除了能被1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的数整除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做一做:27046=2x10000+7x1000+4x10+6x1 我们老师教的,纯原创,一个字一个字打下来的,求采纳。绝对不是抄袭的,我向我八辈祖宗保证!!

教材全解答案,六年级数学下人教课标版小学教材全解第76,77页答案。(图1)

2、五年级下册 《小学教材全解》 的答案(注明:要数学书上的答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资源与评价

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一):⒌米。⒍30捆。⒎24箱。⒏85页。

分数乘法(二):⒋⑴√⑵×⑶×⑷×。⒍300千米。⒎100千克。⒏60个。⒐45名。⒑3岁。⒒80袋。

分数乘法(三):⒊⑴C⑵C⑶D⑷C。⒋⑴×⑵×⑶×⑷×。⒍千克,14千克。⒎数学350本,英语:50本。⒏22只。

单元检测:⒉⑺米, 米。⑻168人,56人。⒊⑴√⑵×⑶×⑷×⑸√。⒋⑴B⑵B⑶A⑷C⑸D。⒎120元,40元,40元。⒏m2 ,m2。⒐妈妈39岁,乐乐6岁。⒑⑴小红,小华,小刚⑵小红最快,小华最慢。⒒宽千米,面积千米2。⒓90棵,80棵,410棵。⒔

第二单元 长方体(一)

长方体的认识:⒉⑴√⑵×⑶×⑷×。⒋370cm。⒌3cm。⒍144cm2。

展开与折叠:⒈⑴√⑵√⑶×⑷×⑸√。⒎3面:8块;2面:24块。

长方体的表面积:⒈⑴448。⑵24。⑶160。⑷100。⑸318。⒉⑴×⑵×⑶√⑷×⑸×。⒌150分米2。⒍880厘米2。⒎320米2。⒏504厘米2。⒐9184米2。⒑138米2

露在外面的面:⒈⑴3个。⑵7500厘米2。⑶384厘米2。⑷112厘米2。⒊10个,640厘米2。⒋80厘米2,48厘米2。⒌26厘米2。⒍192cm2。

单元测试:⒉⑴√⑵×⑶√⑷×⑸√。⒊⑴C⑵B⑶B⑷C⑸B。⒍5厘米。⒎2100厘米2。⒏176dm2,1056元。⒐160dm2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倒数:⒊⑴×⑵×⑶√。⒋⑴D。⑵C、A、B。⑶B。⑷A、C。⒎5和9。

分数除法(一):⒊⑴√⑵×⑶×⑷×⑸√。⒋小明快,小红看40页,小明看64页。⒌米。⒍米,米2。⒎千米。⒏c、b、a。

分数除法(二):⒋⑴√⑵√⑶√⑷×。⒍2次,6次。⒎6吨。⒏√○√○。⒐<、>、>。

分数除法(三):⒊⑴A⑵B⑶C、B⑷C。

⒋258本。⒌4趟,天。⒍苹果30千克,筐5千克。⒎30米。⒏亏本了。

数学与生活

粉刷墙壁:⒊4168cm2。⒋⑴2000块地砖,10000块瓷砖。⑵约622千克。⒌⑴150升。⑵买大桶合算,1275元。⒍66 cm2。

折叠:⒋长方体,64cm2。

单元测试:⒌⑴7个。⑵880米。⑶200元。⑷20千克。⑸15千米,。⑹540平方米。

期中检测

⒈⑻297。⑼。⑽3。⑾64、384。⑿10。⒁大于。⒉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⒊⑴A⑵B⑶A⑷C⑸C⑹C。⒍⑴600千克。⑵40.6元。⑶312cm2。⑷35千克。⒎

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

体积与容积:⒌不一定,因为杯壁的厚度可能不同。

体积单位:⒈4cm3、9cm3、10cm3。⒋cm3、m3、L、cm3、ml、ml。⒌第二种比较合算。⒎14、3

长方体体积:⒋8cm3、18cm3、13cm3。⒍⑴160cm3⑵100个。⒏144升。⒐22.5升。⒑8分米。⒓⑴扩大2倍。⑵扩大到原来的8倍。⑶体积不变。

体积单位的换算:⒊1.25L的合算。⒋长25cm、宽4cm、高5cm。体积500cm3。⒌1500m3。⒍⑴7200 cm3。⑵4500块。⒎124dm2、120dm3。⒏8个。

有趣的测量:⒈⑴石块。⑵石块。⑶除以100。⒉120cm3。⒊12.6cm3。⒌0.5dm3。

单元测试:⒉⑴×⑵×⑶×⑷√⑸√。⒊⑴B⑵A⑶A⑷C⑸B。⒌⑴8m2、4m3。⑵2700m3。⑶64000cm3、64dm3。⑷240cm3。

第五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分数混合运算(一):⒈⑶、、、。⒉⑴√⑵×⑶×⑷×⑸√。⒊⑴B⑵B。⒌⑴够喝。⑵。⑶25分。⒍40人、44人。

分数混合运算(二):⒉⑴C⑵B⑶A。⒋。⒌4164元。⒍。⒎井深12米,绳长52米。

分数混合运算(三):⒈⑴⑵1⑶1。⒉⑴√⑵√⑶×⑷√⑸√。⒊⑴C⑵C⑶B⑷B。⒌40千克。⒍。⒎。⒏221元。

单元测试:⒉⑴×⑵√⑶√⑷×⑸×。⒊⑴B⑵B⑶A⑷C⑸A⑹B⑺C。⒍⑴85辆。⑵70度。⑶270平方米。⑷1200块。⒎18元。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百分数的认识:⒈⑴1%、52。⑵14。⑶七月、八月、七月。⑷25、10、50、500。⑸3%、97%。⒉⑴×⑵×⑶×⑷×⑸√。⒊⑴A⑵A⑶D。⒍50%。⒎150%。

合格率:⒈⑴97%。⑵99%。⑶96%。⑷电器部、100%,鞋帽部、95%。⒉⑴√⑵×⑶×⑷×⑸×。⒊⑴C⑵B⑶B⑷A。⒋星光牌、众乐牌。⒌42%。

蛋白质含量:⒈⑴0.3、65、13。⑵、35。⑶250、0.9升。⑷9、10、300、30。⒉⑴×⑵×⑶√⑷×。⒌6.583克。⒍21%。⒎蛋白质200克、脂肪100克、糖150克、矿物质50克。

这月我当家:⒋240千克。⒌500克,水:340克,脂肪:50克。⒍五年一优秀率高,五年二班不及格率高。⒎50人

单元测试:⒉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⒊⑴A⑵B⑶B⑷B⑸C⑹C⑺B。⒎⑴270只。⑵770本。⑶1000个。⒏30千克。

数学与购物

估计费用:⒐赔了,赔16元。⒑把小盒子10厘米的那条棱,对着箱子的10厘米的棱去摆放。

购物策略:⒈A。⒉最多两种。⒊⑴乙⑵丙⑶丙⑷3种,5种。⒋乙店。⒌甲店。⒍进洁白牌毛巾。

包装的学问:⒈1176cm2。⒉90×39。⒊5000cm2.⒋⑴585 cm2。⑵110.8cm。⒍30cm2。

第七单元 统计

扇形统计图:⒎⑴12册。⑵92册。⒏⑴48%。⑵5000只。⑶鸡,2400只。⒐⑴2400元。⑵1080、504。

奥运会:⒉⑴C⑵A⑶B。⒌⑴扇形。⑵36%。⑶150人。⑷音乐48人,美术33人。⒍⑴工资逐年增加。⑵100元、800元。⑶约2200元。⒎小说约23.8%,诗歌约9.5%,画书约47.6%,杂志约14.3%,工具书约4.8%。

中位数和众数:⒉⑴×⑵√⑶×⑷×⑸×⑹√。⒊⑴C⑵C⑶C。⒌⑴144cm。⑵144、144。⑶144.2cm。⒍⑴约1245.5元。⑵众数750,中位数750。⑶不合理。

总复习

23. ⑴6160平方分米。⑵24000立方分米。24.50立方厘米。

期末检测

轻松演练:⒉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⒊⑴B、⑵D、⑶B、⑷A、⑸B、⑹D、⑺D、⑻D、⑼C。能力提升:⒍大袋2.4元,小袋0.66元。⒎14.4cm3。⒏⑴56m2。⑵179.2元。聚沙成塔⒔58.3%,⒕28千克

教材全解答案,六年级数学下人教课标版小学教材全解第76,77页答案。(图2)

3、小学教材全解6年级上的14课 鹿和狼的故事 的所有的答案供参考 跪求!!! 好的追加!!

这是总结

在人类生存的这个星球上动物和动物之间、植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植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一种生物的存亡或数量发生变化,常常会通过这种错综复杂的依存关系影响到其他生物和整个自然界。这就是鹿和狼等动物带给我们的启示。

词语

厄运:不幸的遭遇。

锐减:急剧地减少。

维护: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护保持。

糟蹋:浪费或损坏。 威胁:用威力逼迫或恫吓使人屈服。

相悖:相反,违反。 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十分厉害。

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

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剧下降。)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这项决定的结果是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可见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句子解析

1、“在这个‘自由王国’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解析】 在这个森林中,鹿的大敌——狼已先后毙命,鹿获得了非常安全自由的生活,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生活中没有危险,食物充足,它们生活得非常幸福。

2、“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解析】 这是全文点明中心的句子。从鹿和狼的故事中,我们应该懂得地球上不同生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我们必须要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联系,只根据人类自身片面的认识就判定动物的好与坏、善与恶是不行的,就像对鹿和狼一样片面的认识与判定就犯了严重的错误。

3、罗斯福下定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解析】 承载:承受。生态: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鹿在没有强大敌人的安全环境中无限制地繁殖,这样鹿群对食物的需求量也无限制增加,而森林里的食物来源是有限的,这样便导致绿色植被一天天减少,最终森林被毁掉了,而美丽可爱的鹿也成为罪犯了。

4、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解析】 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常常是不全面的,例如在狼和鹿的关系上,只知道鹿是弱者,意识不到鹿对狼的依赖关系,为了保护弱者,我们人为地打破了森林中的平衡关系,善良柔弱的鹿不再善良了,直至为害森林。所以,在森林里,动物之间或者说整个生物界,物种与物种已经形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我们必须尊重。

5、这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相悖的。

【解析】 这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看做是过渡句。句中的“这”指代前边的内容,即为了保护鹿而消灭狼,但狼被猎杀之后鹿却成为了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而且数量锐减。“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相悖”,是紧接着这一句所要论述的,人们传统的认识是:“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事实上,消灭了狼并没有起到保护鹿的作用。所以说这与人们的认识是相悖(相违背、相反)的。

这些都是主要内容的答案。你可以看看,都是重点啊!要多多给分啊!

4、小学教材全解六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答案

小学教材全解六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答案

答案看多了,抄袭可能会养成习惯 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在网上是问不到答案的哈

现在就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好好学习,即使自己答案错了至少能加深印象

小学教材全练六年级数学上册答案

:wenku.baidu./view/2d9c390d581b6bd97f19ea7e.

:wenku.baidu./view/b0bb034269eae009581becb8.

这个是所有科目同一册??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全解上册74页答案

不能直接查找答案直接抄袭的

有的资料不得当,最终将得不偿失

反而会让自己绕弯路

满意采纳奥

有疑问请追问~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全解全部答案

1、某工厂生产一批玩具,完成任务的五分之三后,又增加了280件,这样还需要做的玩具比原来的多10%.原来要做多少玩具?(请写出计算过程)

解:

增加的部分就是原来的:3/5+10%

所以原来要做:280/(3/5+10%)=400件

2、某校办工厂这个月生产本子的增值额为3万元.如果按增值额的17%交纳增值税,这个月应交纳增值税多少元?(请写出计算过程)

解:应该交:30000*17%=5100元

3、爸爸这个月的工资是2100元,按规定工资在1600元以上的部分应缴纳所得税,如果按5%的税率缴纳个人收入调节税,爸爸这个月应交纳税多少元?他实际收入多少元?(请写出计算过程)

解:应该交:(2100-1600)*5%=25元

实际收入:2100-25=2075元

4、解放军战士开垦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它的底为24米,高为16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

解:s=ah 24*16=384

5、一块梯形小麦试验田,上底86米,下底134米,高6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解:s=(a+b)*h/2 (86+134)*60/2=6600

6、一块三角形土地,底是358米,高是160米,这块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解:s=ah/2 358*160/2=28640

7、解放军运输连运送一批煤,如果每辆卡车装4.5吨,需要16辆车一次运完。如果每辆卡车装6吨,需要几辆车一次运完?

解:4.5*16/6=12

8、同学们摆花,每人摆9盆,需要36人;如果要18人去摆,每人要摆多少盆?

解:36*9/18=18

9、太阳沟小学举行数学知识竞赛。三年级有60人参加,四年级有45人参加,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四年级人数的2倍。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解:45*2+45+60=195

10、张明和李红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张明每分走50米,李红每分走40米,经过12分两人相遇。两人相距多少米?

解:(50+40)*12=1080

11、甲乙两地相距255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对开。甲车每小时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7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解:255/(48+37)=3

12、向群文具厂每小时能生产250个文具盒。多少小时能生产10000个?

解:设:x小时能生产10000个

250x=10000

x=40

答:40小时能生产10000

13、一个长方体的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的容积是多少?

解:18*15*12=3240

14、一个正方体棱长1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解:15*15*15=3375

15、修一条水渠,甲队单独修要用30天,已队单独修要用20天,两队合修多少天可以完成?

解:1/30+1/20=1/12

1÷12=12天

16、一列火车长120米,以50千米一小时的速度通过长为880米的大桥,那么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离开桥要几秒?

解:

50千米=50000米

50000/(60*60)=125/9(米)

120+880=1000(米)

1000/(125/9)=72(秒)

答: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离开桥要72秒.

17、一个打字员打一篇稿件,第一天打了总数的25%,第二天打了总数的40%,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打6页,这篇稿件由多少页?

解:设一共X页,则

40%X-25%X=6

X=40

答:一共40页

18、六(1)班今天又48人到校,2人请假,求这个班今天的出勤率。

解:48/(48+2)=*100%=96%

答:出勤率96%

19、妈妈存入银行5000元定期两年,年利率是2.25%,到期取款时,妈妈应缴纳20%的利息税,妈妈应缴纳税多少元?纳税后妈妈共取囘多少元?

解: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息=5000*2.25%*2=225(元)

税=225*20%=45(元)

纳税后妈妈共取5000+225-45=5180(元)

答:(1)45元(2)5180元

20、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160,甲是乙的一半,乙是丙的2倍。三个数各是多少?

解:1160÷(1+2+1)=290(甲、丙) 290×2=580(乙)

21、某招待所开会,每个房间住3人,则36人没床位;每个房间住4人,则还有13人没床位,如果每个房间住5人,那么情况又怎么样?

解法一:(36-13)+(4-3)=23(个)23-(4×23+13)÷5=2(个)(空了2个房间)

解法二:解:设有x个房间,3x+36=4x+13x x=23 23-(4×23+13)÷5=2(个)

22、小明读一本书,第一天读83页,第二天读74页,第三天读71页,第四天读64页,第五天读的页数比这五天中平均读的页数要多3.2页。小明第五天读了多少页?

解法一:(83+74+71+64)÷4+3.2÷4+3.2=77(页)

解法二:解:设第五天读x页 83+74+71+64+x=5(x-3.2)

x=77

23、在桥上测量桥高,把绳子对折后垂到水面时绳子还剩下8米;把绳子三折后,垂到水面时绳子还剩下2米,求桥高和绳长各是多少米。

解(8×2-2×3)÷(3-2)=10(米)(桥高)(10+8)×2=36(米)(绳长)

24、44名学生去划船,一共乘坐10只船,其中每只大船坐6人,每只小船坐4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

解:(44-4×10)÷(6-4)=2(只)(大船)10-2=8(只)(小船)

25、实验小学四年级举行数学竞赛,一共出了10道题,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倒扣5分。张华把10道题全部做完,结果得了70分。他答对了几道题?

解:10-(10×10-70)÷(10+5)=8(道)

26、买4支铅笔和5块橡皮,共付6元;买同样的6支铅笔和2块橡皮,共付4.60元。每支铅笔和每块橡皮各多少钱?

解:(6×3-4.60×2)÷(5×3-2×2)=0.80(元)(橡皮)(6-0.8×5)+4 = 0.50(元)(铅笔)

27、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一半多6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一半少20米,第三天修了30米,最后还剩14米没修。这条路长多少米?

解:[(14+30-20)×2+6]×2=108(米)

28、张强用270元买了一件外衣,一顶帽子和一双鞋子,外衣比鞋贵140元,买外衣和鞋比帽子多花210元,张强买这双鞋花了多少钱?

解:[(270+210)÷2-140]÷2=50(元)

29、红光厂计划每天生产电冰箱40台,经过技术革新后,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5台,这样提前2天完成了这批生产任务,并且比原计划还多生产了35台。实际生产了多少台电冰箱?

解:[(40+5)×2+35]÷5=25(天)(40+5)×(25-2)=1035(台)

30、有16位教授,有人带1个研究生,有人带2个研究生,也有人带3个研究生,他们共带了27个研究生,其中带1个研究生的教授人数与带2个和3个研究生的教授总数一样多,问带2个研究生的教授有几人?

解:16÷2=8(人)27-8=19(个)(3×8-19)÷(3-2)=5(人)

31、哥哥和弟弟各买若干本练习本,如果哥哥给弟弟3本,两人的练习本数量就同样多;如果弟弟给哥哥1本,哥哥的练习本本数就是弟弟的3倍。哥哥和弟弟原来各买练习本多少本?

解:(3×2+1×2)÷(3-1)+1=5(本)(弟)5+3×2=11(本)(哥)

32、大马的年龄是小马年龄的4倍,再过20年大马的年龄比小马的2倍小14岁。大马、小马现年各几岁?

解:设小马现年x岁,则大马现年4x岁 4x+20=2(x+20)-14 x=3(小马)

4x=12(大马)

33、有1000人报名参加入学考试,最后录取了150人。录取者的平均成绩与没有录取者的平均成绩相差38分,全体考生的平均成绩是55分,录取分数线比录取者的平均成绩少6.3分。问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

解:1000-150=850(人)(55×1000+38×850)÷1000-6.3=81(分)

34、甲、乙、丙三人,平均体重63千克,甲与乙的平均体重比丙的体重多3千克,甲比丙重2千克,求乙的体重。

解:甲+乙比2个丙多3×2=6(千克)乙比丙多6-2=4(千克)

(63×3-4-2)÷3+4=65(千克)

35、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个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每条船必须坐9个人。这个班共有多少同学去划船?

解:(6+9)÷4(9-6)= 5(条) 6×(5+1)=36(人)

36、有14个纸盒,其中有装1只球的,也有装2只和3只球的,这些球共有25只。装1只球的盒子数等于装2只球与3只球的盒数的和。装1、2、3只球的盒子各有多少个?

解:装1只球 14÷2=7(盒)设装2只球x盒,则装3只球(7-x)盒

1×7+2x+3(7-x)=25 x=3(2只) 7-x=4(3只)

37、王月从A地赶往B地。前一半的时间每分钟行1千米,后一半的时间每分钟行0.8千米。AB两地距离60千米,王月从A地到B地共用多少分钟?

设王月从A地到B地共用X分钟,那么

(1/2)X*1+(1/2)X*0.8=60

得出 X=200/3

38、上海和武汉的水路长1075千米。两船同时从两港开出,相对而行。从汉口开出的轮船每小时行26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轮船每小时想17千米。多少小时后两船相遇?

设X小时后两船相遇,那么

26*X+17*X=1075

得出:X=25

39、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4.5km,乙每小时行3km两人第一次相遇后继续向前走。甲到达B地立即按原路远速度返回,乙到达A地也立即按原路远速度返回。两人开始到第二次相遇共走了4小时。求A,B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两人开始到第二次相遇,共走了3个AB的路程,所以

AB两地的路程=(4*4.5+4*3)/3=10KM

40、师徒计划加工零件个数的比是1:3,师徒两人各加工了60个后,剩下的零件比是3;10,现在徒弟还有多少个零件?

师徒计划的个数比(1*7):(3*7)差为3*7-1*7=2*7,各加工60个后,差还是不变,

7 : 21 21 - 7=14

(3*2):(10*2)差为10*2-3*2=7*2,(剩下的和计划的统一了)

6 : 20 20 - 6 =14

徒弟加工了21-20=1份,是60个,现在徒弟还有60*20=1200个

41、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一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乙两地中点,与货车还相距30千米,如果客车与货车速度的比是4;3,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小时后客车行了全程的1/2,货车行了全程的(1/2)*(3/4)=3/8

全程:即甲乙两地相距 30/(1/2-3/8)=240千米

42、师徒两人加工一批零件,计划按3:2分配给师徒同时加工。徒弟每小时加工6个,师傅每小时加工10个,师傅完成时,徒弟还剩3个零件没有加工,徒弟加工了多少个?

师傅每小时10个,徒弟按师傅的2/3,应做10*2/3=20/3个/小时,实际做了6个/小时,少做了20/3-6=2/3个/小时

做了3/(2/3)=4.5小时,师傅完成时,徒弟还剩3个零件没有加工,徒弟加工了6*4.5=27个

43、13个李子的重量=2个苹果+1个桃子的重量,4个李子+1个苹果的重量=1个桃子的重量,几个李子的重量=1个桃子的重量?

13李=2苹+4李+1苹

3李=1苹

1桃子=4李+3李=7李

44、甲乙两班共83人,乙丙两班共86人,丙甲两班共85人,甲乙两班各有多少人?

甲+乙+丙=[83+86+85]/2=127

甲=127-86=41

乙=127-85=42

丙=127-83=44

45、2头牛和4只羊一天共吃草27千克,6头牛和15只羊一天共吃草90千克,1头牛和1只羊一天共吃草多少千克?

6牛+12羊=27*3=81

3羊=90-81=9

1羊=3

1牛=[27-4*3]/2=7。5

1牛+1羊=3+7。5=10。5千克

46、4个篮球和3个排球共用去141元,5个篮球和4个排球共用去180元,每个篮球和每个排球个多少元?

1篮+1排=180-141=39

1篮=141-39*3=24

1排=39*4-141=15元

47、小强买5盒糖,小红买5盒蛋糕用去44元,如果小强和小红对换一盒,则每人所有物品的价钱相等,一盒糖、一盒蛋糕各多少元?

1糖+1蛋=44/5=8。8

4糖+1蛋=44/2=22

1糖=[22-8。8]/3=4。4元

1蛋=8。8-4。4=4。4

48、红球和黑球共有10个,红球和白球共有7个,黑球和白球共有5个,三种球各有多少个?

红+白+黑=[10+7+5]/2=11

红=11-5=6个

白=11-10=1

黑=11-7=4

49、有两桶油共重275,取出第一桶九分之五,第二桶的七分之四后,余下的两桶重量相等。求原来两桶各有多少千克?

解:.第一桶的九分之四等于第二桶的七分之三。所以,两桶重量比为七分之三:九分之四=27:28

所以,第一桶有275*27/(28+27)=135

第二桶有275*28/(27+28)=140

50、一根竹竿插入河中,水中的占全长的三分之一,比泥中部分多三分之一,露出水面的长3米,这根竹竿全长多少米?

解:.因为水中1/3,比泥中多1/3,就是泥中的4/3,所以泥中有(1/3)*(4/3)=1/4,所以,露在外面的有

1-1/3-1/4=5/12=3米,所以,全长=3/(5/12)=7.2米

小学教材全解 六年级数学下答案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不同,它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学教材解读六年级数学上册答案

作业最好是自己做哦,这样对学习中的学生来说才能提高成绩。如果手机是安卓手机,就请在各应用市场更新最新版本作业帮,在拍照搜题页面上方点击“作业答案”,即可进行扫码搜索

我目前有办法给你的是,第一,加班上群里找同学的抄(当然并不建议你这么做;第二,就是自己好好做,提高自己。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做,对成绩有好处。

作业怎么能发到网上来问答案呢,这样对你学习成绩没什么用。多问问老师才对学习成绩能提高,多思考一下,一般的练习题并不难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全解答案

登陆这个网址上面有,很全的,

小学教材全解工具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77到81的答案

一、8 9 42 49 12 27/20 22 女生人数 女生人数 男生比女生少的人数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6分

7/6 女生人数 男生人数

二、错对错错对

三、12 1/15 4/9 3/4 22 6 x=48 x=14 x=4

四、120*3/4*2/3 60/2/3/3/4 120*(1+3/4) 120*(1+3/4)

五、1.(1)80+80*1/5=96元 (2)80*(1-1/4)=60元 60*(1+1/5)=72元 (3)240*(1-1/3-1/2)=40元

2.解:设我国国内每年用掉的一次性筷子有x亿双

(1-2/5)x=300

x=500

3.18/3/7-18-(18/3/7)*1/3=10吨

4.解:设这本书一共有x页

(1-1/3-1/2)x=10

x=60

思维拓展题

解:设六(1)班有同学x人,则六(2)班有同学(86-x)人

1/4x+2/7*(86-x)=23

x=44

86-x=86-44=42

======希望采纳======

六年级数学教材全解答案

你要那一部分的答案,是数学书上习题的答案,还是教材全解题目的答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全解答案

新华书店有卖的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标签:

教材全解答案,六年级数学下人教课标版小学教材全解第76,77页答案。由自考帮手网自考书籍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教材全解答案,六年级数学下人教课标版小学教材全解第76,77页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