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料 > 自考书籍  > 

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如何正确理解教材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

1、如何正确理解教材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从教育的普及性、全民性的角度来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更需要一套标准、规范、目标、要求。教育更强调科学、规范,而不是艺术、自由。为此,教材就成了学校教育的中心了,成了保证学校基本教育质量的“依靠”和“凭借”。

2、从教学活动的运行机制来看,作为一种教育途径,教学比其他途径在系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培养学科学习能力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种优势,依靠的主要是教材。

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赫尔巴特早就注意到了,在教学中总是有一个第三者的东西为师生同时专心注意的。这个横亘于师生之间的“第三者”,使得我们在教学之中无论多么努力,都不可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中心。

教材不但界定教师教的任务,也界定学生学的任务。教材才是教学过程真正的核心。必须以教材为中心来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3、从教材本身来看,教材不仅是课程标准的代言人,更是集中了众多专家、学者的专业智慧和学科水平,它是学科知识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教材不是一般的材料、读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特点,专门研制和编写的文本,适合于相应特定阶段的学生学习。

教材使用现存问题:

从教学实践来看,把教材边缘化和误读教材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和教学改革乱象的根本原因。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要解决教材与学生的矛盾。

为此,必须以教材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没有教材或不依赖教材的课堂,教学就会失去内涵,失去方向,质量也就没有了依据,没有了根基。

特别是就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而言,一定要以教材为本,忠实地、全面地教好教材的内容,做到不肢解教材、不脱离教材、不边缘化教材,把教材内容教好,把教材任落实好,把教材问题解决好。

教材就算是个例子,也要把它教好、教到点子上,对例子的补充、延伸、拓展和超越、批判、质疑都要基于例子。

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如何正确理解教材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图1)

2、教科书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科书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下:

1、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2、教科书是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来源。

3、教科书是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具体实施的载体。

4、教科书是联系理论与实际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

1、教材的内涵与意义。教材:知识、智慧、精神;科学性、人文性、道德性;教材:权威性、代表性(课程标准)、核心性、主导性。教材=学科知识(概念、理论、思维)+教育目的(教育哲学)+学生认知特点(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

2、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三种基本要求,也是教学质量生成的三种基本要素。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产生决定性、根本性、实质性的影响。对此,学界有不同认识和观点。

3、教师中心论(决定论)“名师出高徒”,“师不高弟子拙”这种观点认为,教师水平和学生发展存在依存关系,即学生的发展取决于教师水平。教学过程是教师激活教学思想和展现自我教育智慧的过程(创造性劳动的过程)

4、让教材为教学中心与教师一一学生中心不同。它不产生排它性,不走极端。它便于避两论之短,让教学的真正权威一一教材更好地发挥核心纽带作用,又能吸收两论之长,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合力完成教学任务。

5、让教材在教学上当家作主,并非让教师靠边站,让教师死教书,学生死读书。事在人为,教材的功能是潜在的,教材的作用只能通过人的努力,通过师生共同发掘方能实现。把教材边缘化和误读教材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和教学改革乱象的根本原因。

6、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要解决教材与学生的矛盾。为此,必须以教材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没有教材或不依赖教材的课堂,教学就会失去内涵,失去方向,质量也就没有了依据,没有了根基。

7、特别是就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而言,一定要以教材为本,忠实地、全面地教好教材的内容,做到不肢解教材、不脱离教材、不边缘化教材,把教材内容教好,把教材任落实好,把教材问题解决好。

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如何正确理解教材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图2)

3、如何对教材进行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对教材地位的介绍、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对教材作用的分析三个部分。

1.对教材地位的介绍

教材在本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介绍,这要依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在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编写意图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教材内容特点,确定其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

2.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指在明确教材地位之后,具体分析教材的内容,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准确精练地写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方框图)、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特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并确定课时安排。

3.对教材作用的分析

指在明确地位和主要内容之后,根据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确定其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整套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设置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册教材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一)文学作品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议论文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三)文言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4、教材分析应从哪些方面分析

分析方面如下:

1、教材来源

对于教材的分析首先应从宏观层面上,说清所说内容选自什么版本哪个年级哪个单元的哪一节,也就是对所说内容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这是为了表示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来看教材,让听者有清晰的感受。

2、教材内容

分析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教材分析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后面确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的依据。

3、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除了教材的地位之外,还可以分析本部分内容对学生的培养有什么作用。包括在知识层面、能力层面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面上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样的作用。教材分析往往是说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进行教学设计等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教材主要内容以及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是说教材部分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教材分析的特点:

第一 ,教材是如何体现课标要求的 也,就是要分析出教材是如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提供交的材料的,即教材分析与前面的课标分解要相呼应 ,如果分析不出教材与课标的呼应性、 一致性 ,要么是教师的教材分析没做到位 ,要么是教材编写出了问题 。

第二 教材是如何遵循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发生过程等学习规律来组织有关材料的 ,这一点有较大的学科差异。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标签:

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如何正确理解教材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由自考帮手网自考书籍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如何正确理解教材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