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说教材分析就是要明确教什么
- 自考书籍
- 2024-04-03 12:15:02
1、说教材分析就是要明确教什么
说课,首先要说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设计和板书设计的前提和依据。教材分析说得恰当与否,直接反映说课者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并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制订。
对教材理解越深刻,说课内容将越充实、全面,反之就只能是蜻蜓点水、触及皮毛。那么"说教材"环节说些什么呢,从哪些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呢?
1.分析教材来源
对于教材的分析首先应从宏观层面上,说清所说内容选自什么版本哪个年级哪个单元的哪一节,也就是对所说内容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这是为了表示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来看教材,让听者有清晰的感受。
2.分析教材内容
分析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教材分析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后面确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的依据。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展开的,所以以简洁干练的语言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是让听者快速把握本节内容的有效方式。
3.分析本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当实现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逻辑的统一,应兼顾不同模块之间,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所以教材中的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分析所说内容在教材中的作用及其与前后知识的具体联系,或是做铺垫、打基础,或是总结概括,亦或是承上启下。明白本部分内容的前后联系之后,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除了教材的地位之外,还可以分析本部分内容对学生的培养有什么作用。包括在知识层面、能力层面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面上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样的作用。
说教材怎么说?
综合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说教材常用的句式是:《____》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第___册第___章第___课。本节内容是____.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_____,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这节课,在___中,占据_____的地位。
说教材应该注意什么?
教材分析往往是说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进行教学设计等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本部分内容很重要,但具体说多少内容也要根据说课时间进行灵活调整。
上面给大家分析了三个方面的作用,教材来源、主要内容、地位和作用。若是只说教材的"地理位置"不能很好地让听者了解本部分内容的重要性,所以教材主要内容以及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是说教材部分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2、教师如何进行教材分析?
教师做好教材分析的基本步骤:
1、分析全册教材总体要求及基本内容
分析教材时,教师一定要站在课程纲要与学科课程标准的高度,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只有充分领
会了教材的总体要求和内容结构,才能为制定科学的学期教学计划、把握各单元、各单课的教学奠
定基础。
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之前,教师必须对全册教材有较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握教
材,增强制定教学计划的针对性,提高设计教学预案的实效性。
2、分析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分析了全册教材的总体要求及基本内容后,接下来就是要进行单元教材的分析。分析的是单元的教
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了解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全册教材总体要求下的编排、结构思路。
分析了解了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是准确领悟各单课教材、科学设计预案及实施有
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条件。
3、分析单课教材的具体目标及内容结构
具体分析单课教材具体目标、重难点及内容结构,是分析教材的第三步,也是整个教材分析的主体
部分。一般来讲,有以下四个环节:
(1)分析单课教材在整个学科和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分析单课内容在单元教材中的前后联系。
(2)分析单课教材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3)分析单课教材在教学目标下的内容结构。
(4)分析对单课教材的处理及教学设想。
当然,教材分析除了上面三大步骤外,还应该对本班学生对学习本课教材的认知基础及基本学情作
些基本的分析,包括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
:
进行教材分析的意义:
1、只有全面深刻的教材分析和科学的学情分析,才能很好地去组织教材、优化教学方法,写出可行
的教学预案。
2、分析教材是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及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先决条件。
3、教材分析的过程,其实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内化和自我创造的过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
经之路。
3、教材解读是在教学设计之前还是之后
还应在解读与设计之时,关注教材的文体特质,瞄准字里行间的文学细节,探寻蕴藏其间的写法秘妙,下足功夫,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
教学主张是“生动的语文”。“生动”不是简单而肤浅地追求课堂的活泼、生动,而是谨慎地选取语文教学范畴之内的“教”与“学”、“师”与“生”这两组关系,针对运动与变化中的教学,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科学、严密地论证。
用于界定并形容“语文”的关键词——“生动”,从宏观而言,是对“教”与“学”的状态描绘。教学中既注重教师教得生动,更注重学生学得生动。
教师应精准把握学情,了解教学规律,遵循教材编撰原理,合理设计,并在执教全过程中调校师生关系,达成生动的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参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方互动,最终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从微观来看,“生”具有三层指向,即学生、生活、生命,它明确了教学“为什么”的问题;“动”则有两项内涵,即教学策略和教学样态,它明晰了“是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
解读教材地位:
在与《标准(2011年版)》同步的教材编排中,基于学生年龄、认知规律及《标准(2011年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要求,把知识分三个学段,并呈螺旋式上升进行编排.教师备课时,首先要对课时所在章节的地位进行解读,让其教学始终保持连贯性,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分析教材地位时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清楚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并思考怎样设置问题提示,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充分调动起来,经历积极思考,有效运用到对新知的探究中,并对新知进行合理的建构;明确学生后面学习的哪些知识会涉及到今天的知识,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及衔接。
4、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需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吗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平常上课写教案中不需要体现。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说教材分析就是要明确教什么由自考帮手网自考书籍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说教材分析就是要明确教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