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自考资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融入日常教育的实践路径)

时间: 2023-05-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融入日常教育的实践路径)(图1)

“四史”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来发展到今天逐步形成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大学生深刻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路径。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不仅关乎着个人的前途事业,更关乎着一个国家未来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高校进行“四史”教育旨在潜移默化发挥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促使大学生全面了解、深刻认识国家百年历史,激发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国的归属感。

“四史”记录着中国百年来的发展变迁,记录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不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大学生开展“四史”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本质要求、实践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四史”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四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是充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保障。

高校进行“四史”教育,帮助大学生认清历史、学习历史,追本溯源,使学生认识到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大学生通过“四史”知识的学习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法看待中国的成长历程,探寻背后的历史发展规律,自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是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力量。高校通过“四史”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红色精神的传承培育,促使大学生将个人命运同家国命运紧密结合,把个人奋斗同民族发展联系起来,帮助大学生将“四史”教育成果转化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内化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实现强国有我、我为强国的不竭动力,勇于担当属于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

部分学生政治思想淡漠,侧面反映出高校对于“四史”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育人氛围的建设程度都有待提升。高校“四史”教育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学生参与“四史”教育活动的频次较低;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氛围不够浓郁,“四史”教育与各个高校自身校园文化镶嵌不够紧密,学生存在大部分对于“四史”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仅停留在对单个孤立事件的记忆,对其背后的一般规律等延伸性问题缺乏探究的现象。想要让“四史”知识成为大学生人人了解的常识,高校就必须拓深“四史”教育的实施力度,扩大“四史”的宣传广度,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丰富“四史”教育的内涵。

高校进行“四史”教育的方式还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体现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必修课上,课程设计较为单一;高校教师多以“讲授法”为主进行教学,表现为单方面向大学生输出“四史”的相关知识。根据前期的调查,笔者发现高校进行“四史”教育的过程中所运用的资源有限,从大学生所反馈的“四史”教育存在的问题来看,高校进行“四史”教育的师资队伍欠缺,教育内容枯燥,课外实践教学匮乏。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展,大学生接触和了解“四史”知识的途径日渐丰富,呈现多样化趋势。根据前期的调查显示,高校开设的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获取“四史”知识的主要途径,高校教学多以理论输送为主,实践教学等有所欠缺,且没有充分运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挖掘更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教学资源。而就大学生偏好途径来看,依靠网络媒介获取“四史”知识和参观红色革命基地等实践行为逐步获得大学生的认可。

高校应创新思想政治方式方法,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思想引领水平;高校应加强统筹谋划,推动“四史”教育主题活动有序、持续开展,自上而下、分层分类地进行“四史”学习教育,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高校应创新“四史”教育学习方法,通过领导干部领学、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参观红色基地、加强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推动“四史”教育走深走实;高校要多种途径宣传,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讲好“四史”故事,使“四史”知识真正入学生脑、入学生心。

高校要完善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地重视“四史”教育,推进相关教材的开发、改革和创新。高校要注重通过开设相关选修课、开发修订“四史”教育教材和教学大纲等途径推进“四史”教育进教材;在编写教材中,准确把握“四史”的深刻本质和实践要求,就“四史”知识进行系统的理论梳理,推动“四史”教育的理论基础系统化、标准化。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高校关于“四史”教育的相关课程类型形式单一。高校应加强“四史”教育课程的横向建设,促进已有课程的纵向挖掘。另一方面,创新教学资源还包括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时代重任,因此,为深入落实“四史”教育的发展,高校应不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和发展师资水平。高教学水准的教师才可以打造有趣生动的“四史”课堂,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提升大学生“四史”学习的兴趣,促进“四史”教育成果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支柱与内在动力。

网络育人是线下教育的有效延伸,可以拓展学生主体的广泛参与,既顺应时代发展之需,又满足高校进步之用。因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两微一端”载体开展网络“四史”教育,运营高校网络账号,积极展开网络教育。高校可通过网络展开“四史”知识信息化教学,多样化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同时建立完善的网络教育机制,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推进“四史”教育进网络。

学生社团、组织以及学生基层党支部等是高校联系学生、服务学生的延伸部分,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帮手,也是深入“四史”教育开展的有力推手。高校应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以及学生基层党支部等主观能动作用,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四史”教育活动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力,如参观革命文化根据地等有深厚历史韵味的实践基地或深入社区、面对面同社区居民进行交流沟通获取一手资料、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等,不仅寓教于乐,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四史”文化的熏陶,更加深刻理解“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和深刻内涵。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路径,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有力手段。这不仅是对中国百年红色教育资源的有效挖掘与保护,更是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传承先辈使命,赓续前人血脉的夯实基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大学生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淡薄、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缺乏、团结互助意识淡薄等消极思想,这一现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四史”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将两种教育有机融合更是任重道远。高校应该创新多维度的融合思路,让“四史”教育形成一套系统、规范的内容与方法。

(作者:王纪妹,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新时代“四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SJB0824)阶段性成果)

来源: 光明网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2-2023 自考帮手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粤ICP备2023004184号

联系邮箱:2963094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