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与课程的关系,课程与教材的关系
- 自考书籍
- 2024-03-28 11:45:01
1、课程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是教材存在的合法性根据
尽管历史上曾出现过以教材代替课程、以教学大纲代替课程纲要的现象,但是,教材无论如何都无法脱离课程而存在,可以说,没有课程,就没有教材,课程是教材存在的合法性理由与根据。若某门课程从教育活动中消失,即便作为知识载体的教材仍然作为物化的图书存在,但其已经失去了作为教材的基本价值。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
从理论上来说,课程先于教材,但是,理论发展的历史顺序与实践的逻辑却反向而行。在课程理论尚未完善与普及之前,人们较少谈论课程,甚至较少研究具有一定课程功能的“教学大纲”,而往往把教材视作课程本身。
无论是赫尔巴特的“学科中心”的教材观,还是杜威的“经验中心”的教材观,无不把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都把学生知识的建构、心理与能力的发展、师生的合作等融于教材中。
2、小学科学课程小学科学教材和小学科学教科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小学科学课程、小学科学教材和小学科学教科书三者之间的相辅相成。
教科书又称课本,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主要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和附录等部分构成。
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通常按照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基础教育水准的重要标志。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又称课本、教材。其按使用对象可分为小学教科书、中学教科书和高等学校教科书3大类。高等学校教科书内容较为专深,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常受到各类图书馆的重视。
教科书一般是对某学科现有知识和成果进行综合归纳和系统阐述,较少作新的探索和提出一家之言,并应具有全面、系统、准确的特征。
3、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课程计划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主要依据。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者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材;反之,制定教材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是课程计划。三者的关系切不可混淆。
课程计划的内容: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
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它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
具体规定一定学校的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互相联系,共同反映教学内容。
4、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教材的关系
互相关联、相互依存的关系。
1、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是按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的。教材中的知识点、实验、活动等都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写,以保证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与要求,而小学科学教材则是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而编写的。教材中的每个章节和内容都是为了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和要求。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教材与课程的关系,课程与教材的关系由自考帮手网自考书籍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教材与课程的关系,课程与教材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