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料 > 自考书籍  > 

教材分析点评,说课评价优缺点用语

1、说课评价优缺点用语

用语如下:

说课稿件、说课过程的评价:说课稿件、说课过程的评价,大体上是一致的,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教材分析:能联系新课标安排教学内容:内容适当,安排适中;能准确分析教材的编写体例及意图;能准确提炼,现场以挥的评价能脱稿讲述,内容熟悉,讲述清楚、生动;普通话标准、自然;举止得体,神态自然;快慢适度,停顿恰当;能根据现场即时调整节。

2、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3、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4、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5、充分体出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6、最后环节的设计很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7、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极高,特别是老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定的情境。

教材分析点评,说课评价优缺点用语(图1)

2、《爱莲说》教材分析

《爱莲说》说课稿

黄 丽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2、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3、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因此,我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还多次进行提问,让学生大胆交流回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本文用时两课时,上述教学任务计划第一课时完成,整个教学程序是: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研读探究第一段——小节。

一、导入新课:

问:你喜欢自然界中的哪种花?为什么?(投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爱莲说》,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莲花图(用课件展示)

这样的导入更直观、可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课件)

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一目了然。

三、整体感知:

1、了解文学体裁——“说”,理解标题的含义。(课件)

2、学习并识记文中的实词(课件)

之、蕃、淤、濯、亵、逸、鲜

3、学生自由朗读,自由选读,(投影课文),教师指导

4、听朗读带(课件),然后全班齐读。

在这一教学程序中我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进一步做到流利地朗读课文。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以读促讲、以读促思、以读促学。

四、细读课文:

1、解释关键词(投影),借助工具书4个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之、蕃、自、盛、予、之、出、染、濯、清莲、远、益、清、亭亭、植、亵玩、谓、隐逸者、君子、鲜、同予者、宜)

2、课堂交流,翻译全文,自由回答,然后投影。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是领会全文内容的基础,让学生讨论交流,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效率,在自觉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资源共享,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研读探究第一段

1、(投影)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齐读)

投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分别从哪方面描写莲花的?(投影)

投影:(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课件)

投影:(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莲具有哪些高尚的品质?(投影)

①生长环境:“出淤泥不染

——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②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

③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象征君子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清高而美名远扬.

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象征君子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

这是本课时的重难点,是学生对问题探讨、解决,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我提的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可以让学生在交流领会文章的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小节:明确什么是象征?

(投影)象征: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这个简单的小节让学生理解了本文的写作手法之一,也为第二课时说到三种花的象征意义提前做准备。

教材分析点评,说课评价优缺点用语(图2)

3、如何评价这篇教学设计?

点评:

1、本课是以问题为导引,训练为中心,讲练结合,让学生在练中掌握,练中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思想。

2、引入开门见山,通过抛出问题,调动思考,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思调动到学习上来,简捷明快。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通过提问、练习、板演、填空式讲评等方法,使大面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师生、生生之间保持了有效互动和反馈。

3、教师对教材分析透彻,关键点讲解全面清楚,教学重点突出,拓展适当,对中考考纲、中考热点的把握非常到位,通过本课,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而且在拓展方面有新的收获。

4、教学语言准确清楚,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注意停顿,富于变化,有激情。采用启发式语言,填空式讲解,留下学生理解记忆的空间。老师对数学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激情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和激励。

5、注意解题格式规范的教学。初一是起始年级,抓好学生的解题格式规范至关重要。这堂课体现比较到位,反复强调,再根据学生的板演练习结合具体题目进行说明,做到了规范格式的具体化,从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6、采用巡视的办法,关注大面学生的学习进展,并能根据学生中出现的一些生成性问题纠正错误,进行补充教学,针对性强。比如,看到部分学生分式转化为除式的过程中忘写括号的错误,老师把这种典型错误写在黑板上加以纠正、说明,效果很好。把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来用,是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7、讲学稿的采用也是一个亮点。有了讲学稿,再配上多媒体,学习的目标、思路就非常清晰,任何也十分明确,学生的思考、练习、小结就有了很好的载体,促进了学生的思和练,增大了教学的容量,思考、动笔的时间得到了较好的保障,让学生安安静静地想,认认真真地写,效果很好。建议平时的常态课也用这种方法,应该是可以提高效率的。

8、心中有学生,注重学习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

9、注重了学生探究能力、归纳能力培养。比如,通过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的探索归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即实现了拓展提高的目标,渗透了数学归纳法的重要思想,也与本课的教学目标相谐调。

建议:

1、本课课堂容量较大,结构紧凑,马不停蹄,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有可能跟不上。建议适当减少一到两道题,把腾出来的时间用于学生的思考候答、小结总结等环节上,让反应慢的差生能跟上来。

2、数学课以思为主,以练为主,这个方向是对的。如果在课堂中间适当穿插一些读书的声音,比如代数式的值基本概念、解题规范的注意事项等这些内容,让学生齐读一到两遍,也有两个好处,一是调动眼、口、耳的感官功能,对加深教学重点内容的印象有好处;二是调节一下课堂氛围,振奋一下学生的精神,也能起到一些作用。

4、《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反思点评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时,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能否正确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每个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探索口算方法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能否提出自己的想法,是否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在评价学生计算速度时,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在评价学生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时,要结合实际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本节课结合教材和本班学生特点,做了如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时,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先观察情境图,使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为了激发学生提问题的意识,采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如: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探索口算方法。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道口算题,学生往往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各种算法的不同特点,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指导和帮助。

3.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先利用教材“买泳圈”的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用学到的乘法知识解决身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再结合班级的实际,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如每张课桌配有2把椅子,引导学生在这一情境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历史悠久、师资队伍强大、办学条件优秀的现代化城镇小学,我班学生大部分来自于本市,家长对孩子的各方面教育都很重视。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我们时刻以“成功从这里开始”为理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主动学习的愿望也增强了,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东兴超市去看一看那里都有什么。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教学情境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3个小朋友每人买1个泳圈要多少元?

生2:买5个泳圈和1个球一共需要多少钱?

生3:买3个球需要多少元?

生4:用100元钱可以买几个泳圈、几个球?

师:这节课我们先解决“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其他问题先存入“问题银行”。

(二)探索口算方法

1.解决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12×3或3×12,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汇报。

生1:12×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

生2:如果每个泳圈是10元,3个泳圈是10×3=30(元)。每个泳圈少算了2元,3个泳圈共少算2×3=6(元),一共要30+6=36(元)。

生3:12×3就是3个10再加上3个2,10×3=30,2×3=6,30+6=36(元)。

2.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师:你能算出来吗?

学生列式计算15×3或3×15,先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汇报。

生1:15×3就是3个15相加,15+15+15=45(元)。

生2:15×3就是3个10再加上3个5,10×3=30,5×3=15,30+15=45(元)。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看屏幕(出示练一练第3题情境图)。

师:谁能说一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图意回答,并独立解决问题,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2.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师:谁能说说咱班每张课桌配有几把椅子?

生:2把。

师: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一组有多少把椅子?

根据问题列式解答,再交流、汇报。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这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观察图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我原来认为学生可能会结合教材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可没想到,在这一情境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超出了自己的知识范围,而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告诉大家可先存入“问题银行”,在适当的时候探索解决。

2.在探索口算方法这一环节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交流和探讨不同的算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环节,旨在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这一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的活动面还不够广,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有效地安排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点评〗

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在本案例中得到了很好体现。本案例能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能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通过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标签:

教材分析点评,说课评价优缺点用语由自考帮手网自考书籍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教材分析点评,说课评价优缺点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