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料 > 自考书籍  > 

教材分析的原则,教材分析的原则

1、教材分析的原则

教材分析的原则如下:

1、教材分析包括对教材地位的介绍、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对教材作用的分析三个部分。

2、对教材地位的介绍。教材在本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介绍,这要依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在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编写意图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教材内容特点,确定其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

3、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指在明确教材地位之后,具体分析教材的内容,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准确精练地写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方框图)、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特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并确定课时安排。

4、对教材作用的分析。指在明确地位和主要内容之后,根据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确定其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的原则,教材分析的原则(图1)

2、分析小学语文教材的原则是什么

一、教材内容应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二、教材内容应具有知识性和味性,贴近学生生活。

三、教材要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服务。

四、教材的编排应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

发展历程

1982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十二年制中小学教科书开始向全国供应。这是人教版第六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1987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新颁布教学大纲,对中小学教材进行全面修订、改编后开始陆续出版。这是人教版第七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198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1988年国家教委据此制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大纲初审稿。1990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出版。这是人教版第八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1992年8月,国家教委发布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共24科教学大纲(试用)。1993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新大纲重新编写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开始供应全国。这是人教版第九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前后共使用了十几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小学语文教材

教材分析的原则,教材分析的原则(图2)

3、教材分析如何贯彻其原则?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

4、小学语文教材分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综合性学习需要遵循基本原则内容如下:

1、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综合性学习”列入语文课程,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这是建国后第一次。

2、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综合,它涉及到自然、社会、科学、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但它不是一门整合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而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的方式。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3、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没有统一的教材,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它的学习内容是灵活的,即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问题自由选择学习课题。它的学习方法也是灵活的,即学生不仅要读书,还要到自然界和社会中去观察,去调查,并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部分学习的优越性在于:

1、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很早地了解到自己的进步情况。实验研究表明,任何学习程序如果让学习者及时了解其进步情况,对学习都有促进作用。

2、对所学材料中不同难度的段落或部分,可以付出不同的时间和精力。

整体学习:

1、由于这两种学习方法各有利弊,所以有人主张把它们综合起来使用,取长补短。这种折衷的学习方法就是所谓的综合法学习。

其程序是先把所学材料从头到尾地学习几遍,以期了解其大意。然后尽可能地根据材料的性质,分成若干有较完整意义的段落,逐段学习,并适当地把已学的、邻近的段落合起来学。

当全部材料按划分的段落学完以后,再把整个材料合起来学习,以达到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整体学习的全部程序,可以简化为:整体-部分-整体,或预习-精习-复习。但整体学习同综合学习和部分学习一样,也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取得好效果的。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标签:

教材分析的原则,教材分析的原则由自考帮手网自考书籍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教材分析的原则,教材分析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