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自考书籍

教材就是课程,教材是课程吗?

2024-04-11 12:20:01 本站作者 【 字体:

1、教材是课程吗?

课程与教材的区别如下:

1、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课程是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目标而规定的学科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与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2、教材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不同于一般的书籍,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

3、教材的内容主要是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和附录等部分构成,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随着科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载体也多样化,除教材以外,还有各类指导书、工具书、挂图、图表和其他教学辅助用具等。

4、教材的编辑要妥善处理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的关系。

教材就是课程,教材是课程吗?(图1)

2、教材是课程的基础吗

课程是教材存在的合法性根据

尽管历史上曾出现过以教材代替课程、以教学大纲代替课程纲要的现象,但是,教材无论如何都无法脱离课程而存在,可以说,没有课程,就没有教材,课程是教材存在的合法性理由与根据。若某门课程从教育活动中消失,即便作为知识载体的教材仍然作为物化的图书存在,但其已经失去了作为教材的基本价值。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

从理论上来说,课程先于教材,但是,理论发展的历史顺序与实践的逻辑却反向而行。在课程理论尚未完善与普及之前,人们较少谈论课程,甚至较少研究具有一定课程功能的“教学大纲”,而往往把教材视作课程本身。

无论是赫尔巴特的“学科中心”的教材观,还是杜威的“经验中心”的教材观,无不把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都把学生知识的建构、心理与能力的发展、师生的合作等融于教材中。

教材就是课程,教材是课程吗?(图2)

3、教材和课程的关系

⑴ 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版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权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展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教材可以是印刷品,也可以是声像制品。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⑵ 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者与课程是何关系它们在课程中各起何

课程方案是学校或专业课程教学的总体计划,课程标准是该门课程教学的具体安排,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的教材。

⑶ 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 )

1.教材来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自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

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2.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3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4。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5.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⑷ 教材与课程的关系式教材包括课程

教材与课程的关系式教材包括课程 这句话不对,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版, 是阐述权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专用书籍, 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简单说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其内容和表现方式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⑸ 教材和课本有什么区别

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

课本只是基中的一种方式,教材包括了课本。

⑹ 简述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本三者有什么关系

课程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科书是其主要部分)。

三者关系见图中表格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展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教材可以是印刷品,也可以是声像制品。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巧言 》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但这里课程的含义与我们今天所用之意相去甚远。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虽然他对这里的“课程”没有明确界定,但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这里的“课程”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因此称为“学程”更为准确。

到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施行,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

在西方英语世界里,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

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这一解释在各种英文词典中很普遍,英国牛津字典、美国韦伯字典、《国际教育字典》(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cation)都是这样解释的。

但这种解释在当今的课程文献中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Currere” 一词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由此课程就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轨道,从而引出了一种传统的课程体系;而“Currere”的动词形式是指“奔跑”,这样理解课程的着眼点就会放在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上,就会得出一种完全不同的课程理论和实践。

解放以后,由于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到80年代中期以前,“课程”一词很少出现。

⑺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学科、教材与课程的关系

4、什么是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狭义上的课程即指某一门学科。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课程的内涵

课程即教材,课程内容在传统上历来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重点放在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一基点上,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所以,课程内容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上课所用的教材。这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的体现。教材取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点,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其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

课程的特点

1、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2、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

3、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4、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

阅读全文